本周五(11月25日)德国印刷巨头曼罗兰“破产申请”一事,引发了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热炒和持续关注。曼罗兰官方网站除了在当日发布一条关于递交破产申请的新闻之外,这几天没有其他动态发布。
资金链告急
据曼罗兰官网报道,此次破产申请主要是因为缺少财务支持,除了一个潜在的投资者推出之外,曼罗兰公司的两大股东曼恩于安联都不准备提供更多支持,由此被迫申请破产。而当地的地方法院也受理了这一申请。
事实上,除了德国曼罗兰之外,早在今年的7月,日本知名传统印刷企业筱原就已经宣布破产;而另一家百年老店,如今涉足数字化印刷的柯达也正备受“破产绯闻”的影响……由此可见,关于破产的话题在印刷行业内早已是风云密布。
回顾一下今年4月份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Print China 2011),曼罗兰还曾以“睿智、远见、成功”为主题,融合先进技术和传统某旅思想,展出效果盛况空前,现场销售订单更是令业内其他厂家羡慕不已,仅平张印刷机方面在那次展会上就签订了300个以上的印刷及上光单元,大幅面印刷市场更是大获全胜。中华印刷包装网等媒体将其冠以“世界印刷巨头”、“PC展上订单之冠”、“捷报频传”等诸多头衔。
然而,时隔仅半年多,便传来了“破产申请”的消息,惊动了中国行业内外。曼罗兰公司监事会副主席称,由于缺少财务支持而被迫申请破产,甚至两大股东安联与曼恩都不肯施以援手。这是自2009年零售巨头Arcandor破产以来德国最大的一起企业破产案。
市场低迷
曼罗兰在破产申明中还将公司崩溃归咎于德国印刷机械行业需求下滑、网络出版的冲击以及印刷材料的需求不断下滑。
再从曼罗兰公司的业务来看,曼罗兰单张纸胶印业务在今年夏季开始就进入了订单的低迷期,特别是在美国、西欧等地区。同时,这样的趋势也表现在中国市场,虽然上半年的PC展会上市场需求表现旺盛,但是总的业务还是持续低迷。这样的低迷深受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其中具备很多不可预知性。据了解,曼罗兰公司向地方法院申请破产的同时,将在120天的保护期内,不受债权人追讨债务的侵扰,并提出重新组建的可能性。而一旦启动破产保护程序,债权人要求企业在限定时间内重组。如有新投资者进入,打折收购后的资金优先偿还主要权益人。如没有新投资者进入,则重组失败,法院将履行权利,遣散全部员工并清算,这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破产。
2010年,曼罗兰年度营收9.42亿欧元(12.5亿美元),较2006年的水平下降一半以上,并出现运营亏损。该公司已裁员近五分之一,并将三分之一剩余员工的工时缩短。总结到底,还是资金链上出了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从大环境来考虑,欧美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印刷市场需求大量萎缩,印刷企业受挫,对于上游的印机制造企业例如曼罗兰而言,现金流也出现了困难。
多起传言背后的“神秘面纱”
曼罗兰破产保护是全球债务危机深化的标志,全球印刷市场瞬间风雨飘摇。而对于曼罗兰而言,近几年也一直因为种种话题而深受媒体关注。
自2009年6月起,随着美国经济降温,曼罗兰美国公司便面临着大幅裁员,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曼罗兰便传出各种消息。2009年8月,行业曾疯传海德堡和曼罗兰两家印刷机械制造巨头合并的消息,当时还有德媒报道这两家公司已分别委托美林证券和德意志银行对可能出现的合并交易提出意见;2010年8月,又有消息称高宝计划同曼罗兰进行合作……虽然这些消息都只是传闻,但结合本次的“破产申请”事件,不得不令人将这之前的两个消息翻出来晒一下,由此曼罗兰近几年的“神秘面纱”也终于揭开了,市场不佳,财务吃紧。
另外,从曼罗兰官网上提供的信息来看,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曼罗兰的效益就开始呈现不乐观的趋势。2010年7月刚公布的《胶印机国标招标市场研究报告》中,“德国制造”虽然仍旧占据了市场的半边天,但在其中出力最多的却是海德堡和高宝。海德堡、小森、科尼希&鲍尔、高宝、曼罗兰的中标项目量分别为26.92%、23.08%、13.46%、9.62%、7.69%,曼罗兰屈居第五,似乎也有点不符印刷业巨头的身份。
数码等新兴市场冲击 大型印厂的时代已经过去
不久之前,曼罗兰大中华区总裁袁治还在一个论坛上宣传着曼罗兰所生产的大型设备的种种优点。可如今全球印刷业务市场萎缩,加之数码印刷的兴起、电子市场的冲击,使得大量印制业务越来越少,而对于曼罗兰的大幅面胶印机而言,虽然一次走纸可以印刷很多印品,但这样的业务已在不断减小,这也难怪其设备销售额在不断下滑了。
此次曼罗兰申请破产保护,还显示其发展前景已不被投资人所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