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用三十年的时间,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国际版权保护规则、具有中国特色的版权保护体系,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版权社会公共意识逐步提高、版权市场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为鼓励智力成果的创造和运用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推进中国版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府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把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基本战略的高度来推进。去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了“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基本方针,对国家未来一段时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进一步凸显了知识产权保护在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说到底,知识产权问题主要是一个经济和发展问题。温家宝总理多次指出,“世界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强调了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对提高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知识经济时代,受版权保护的智力成果是重要生产要素和基本资源,支撑着一个产业群。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后,主要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三种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形态的发展,其重要生产要素和基本资源是知识和智力成果,谁拥有智力资源,谁就能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就能赢得市场的竞争优势,就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受版权保护的智力成果,作为一种具有财富属性、产品属性和高附加值属性的重要生产要素和基本资源,支撑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数量众多的产业群。没有文字、音乐、戏剧、影视和软件等受版权保护的智力成果的支撑,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就专利、商标和版权三种基本知识产权权利而言,版权与专利、商标比较,不仅仅涉及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基本资源的独特属性,简言之,任何产业或企业如果不拥有专利发明和商标,其缺少的是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商业信誉,产业和企业只能低水平发展,但不影响其存在;但有的产业或企业如果没有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其影响就不单纯是产品竞争力和企业信誉问题,而是缺少了存在的基础。因此,版权和版权保护对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简称《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纲要》的这一表述,准确地诠释了版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对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关系,凸显了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二、以受版权保护的智力成果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和基本资源的版权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建立在版权作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之上,以智力成果为基本资源、以版权保护为手段的版权相关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版权产品日益丰富,大大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今世界,世界各国都把版权相关产业放到了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世纪以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版权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调研活动,总结和探索版权保护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经验与思路。美国、英国、芬兰、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开展的版权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调查显示,版权相关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版权相关产业的增长率高于其他国民经济产业增长率的一倍。如美国2005年全部版权产业产值高达1.38万亿美元(占当年美国GDP的11.12%),其核心版权产业产值8190.6亿美元(占GDP6.56%),对外贸易额达到1108亿美元,超过了食品、纺织、飞机、烟草、石油、煤炭等产业的总和。
在我国,版权相关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等与版权相关的传统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计算机软件、数字网络等新兴版权相关产业更是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的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700多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7560亿元,年均增长率近40%;广播影视产业2008年的总收入达1667.2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0.49%(其中广播电视产业1350.04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9.54%;电影产业票房收入43.4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30.48%;电影产业综合收益84.33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5.38%);数字出版经营额由2007年的360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530亿元,增幅高达46%,今年可望达到750亿元,首次超过传统图书出版经营额;网络游戏2008年的运营收入达183.8亿元,比上年度增长76.6%;软件、广播影视、网络和数字出版等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率。2007年,北京市版权相关产业资产总额达7260.8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7.9%;实现收入4601.6亿元,同比增长27.3%。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版权相关产业发展势头同样非常强劲,版权相关产业的产值在其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
特别是面对当前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处于低潮的情况下,版权相关产业更是逆势而上,仍然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比如,今年全国各大城市图书和电影市场火暴,春节期间北京的影院更是一票难求。据有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全国主流院线电影票房达9.96亿元、89.61万场次、3259万人次(观众),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3.5%、11.6%、43.8%。今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销售增长20%以上,新媒体出版增长40%以上,新闻出版业投资增长36%,200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订货码洋同比增长18%、图书馆采购同比增长26%,今年第九届全国图书博览会订货码洋和现场销售额分别达19.6亿元和1290万元,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国家大剧院自开馆一年多来,不但已安排各种舞台演出上千场,而且,今明两年的演出档期已全部排满,舞台演出显示出供需两旺的良好势头。此外,仅北京地区,今年第一季度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广播影视等九大领域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482.7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比第三产业高3.9个百分点。以上情况充分显示了版权相关产业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保护版权就是鼓励知识创新,就是保护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以智力成果支撑的版权相关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一部传世佳作可能要耗费一个作者的毕生精力,一款好的软件产品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来开发并长期注资进行升级维护,一部好的电影作品的创作需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大量经费。而这些能够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作品一旦公开发布,权利人对自己创作的作品完全处于不设防状态,其权利极易受到不法分子侵权盗版的侵害。这种侵害不仅仅损害创作者的经济利益,而且可能造成版权产品的投资人和相关版权企业血本无归。侵权盗版不仅侵害创作者的合法权利,而且极大地挫伤民族创新精神,破坏市场经济秩序,阻碍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保护版权就是保护民族创新精神、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版权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保护国家核心竞争力。中国政府在加强版权保护方面重点做了并将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版权保护法律制度。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及一系列部门规章,加入了《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录音制品公约》、《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等主要版权国际条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版权法律体系,为中国的版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当前,我们针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和国际版权保护的新动向,正在开展著作权法第二次修法的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版权法律制度做准备。
二是进一步强化版权执法体系。版权法律制度建立后,版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保障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实行的是司法与行政保护并行的双轨执法体系。实践证明,这套体系既有利于发挥司法保护在版权保护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又有利于发挥行政执法及时、快捷、高效的优势。当前,司法和行政部门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版权局重新修订了《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司法和行政执法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版权保护社会环境。
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版权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版权质押、作品登记、转让合同备案、版权价值评估、版权投资融资等制度,提高版权公共服务水平;拓展版权利用方式,降低版权交易成本和风险;鼓励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常态化的版权交易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业协会、代理机构等社会组织在版权市场化中的作用,促进版权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是进一步加强版权宣传教育活动。版权保护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社会和公众对版权保护的认知程度,只有版权保护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中国的版权保护状况才会有根本好转。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并建立了以“四•二六世界知识产权日”为重要载体的常态性知识产权宣传机制。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营造良好的版权保护社会环境。
(王自强 新闻出版总署版权管理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