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国保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三份重要文件,给中国的实体经济送上了万亿级的大利好。
这三份文件分别是:《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围绕这个办法的《答记者问》和新闻通稿。文件前的“保监会主席令”说:上述“管理办法”将从2016年8月1日起实施。
为什么说,中国保监会此次修订《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是实体经济的重大利好?下面让我来分析一下。
4月中下旬以来,中央对经济的看法做了一次调整,这集中体现在5月9日人民日报上“权威人士”的发言里。一言以蔽之:不再给中国经济强刺激,让楼市、股市、汇率回归本义。
当时我就在本专栏中做出了判断:股市的政策牛市2.0不会有了,楼市的政策牛市到了尾声,人民币汇率会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略贬。未来实体经济怎么办?只能靠“大基建+PPP”了。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非常准确。随后,国家围绕大基建出台一系列举措,包括大规模兴建地铁、高铁、城市管廊、高速公路和机场等。此外,围绕着激活民间投资,让民企乐于跟政府合作搞大基建(也就是PPP模式),也出台了大量措施,从税收、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入手。
此次保监会的新规定,其实就是为“大基建+PPP”开路的,而且影响将非常大。
最近两年来,由于市场流动性宽裕,优质资产缺乏,大量资金通过万能险等方式汇聚到保险公司旗下。所以我们看到保险资金异常活跃,宝能举牌万科、安邦举牌民生银行、生命人寿举牌金地等等,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此外,中国的保险公司还开展了一系列海外大收购。
怎么样才能把保险业的充沛资金吸引到实体经济里去?“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这个渠道是2006年开通的,2013年之后逐步做大。虽然有诸多限制,但仍然吸引了将近9000亿资金。
据保监会的最近统计,截至今年5月末,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300项、基础设施股权投资计划17项,合计注册(备案)规模8938.26亿元。通过这种方式,京沪高铁获得投资160亿元,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获得投资550亿元。
通过这种方式,保险公司改善了资产配置结构,获得了合理的回报。比如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投资期限7.54年,平均年收益率为6.65%。
“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有债券、股权、物权等几种常见的投资方式。以债券计划为例,一般来说由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人,发起一项针对某个具体项目的投资计划,设定投资金额、回报率、还款方式等,由信托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为受托人,同时选择托管人(比如一家银行)、独立监督人等。至于受益人(实际出资并获得投资回报的机构或个人),可以是保险公司自身,也可以是企业或者个人。
保监会此次新政主要内容是:第一,取消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第二,拓宽了投资范围;第三,引入了PPP模式;第四,将加快保险资金登记交易平台建设,实现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登记发行、交易转让、质押融资、资金结算和信息披露等一站式服务功能。
其中第四项非常值得注意,因为保险公司设立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可以质押融资,这就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等于给“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加了杠杆。
到今年5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经逼近14万亿,“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如果全面铺开,至少可以给“大基建”带来1万亿的增量资金。这对于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稳增长来说,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而这,仅仅是国家用“大基建”激活民间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作者:刘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