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阿里旅行联手首旅集团及石基信息共同打造未来酒店;4月5日,首旅集团110.5亿元收购如家;4月8日,万豪以124亿美元收购喜达屋;4月15日,携程悄然上线闪住......每天只要一看手机,旅游圈关于跨界合作、收购并购、资本运作、技术升级等资讯扑面而来,几乎是“日日有新闻、天天不重样”。而与旅游业同属服务业、有着“唇齿相依”关系的会展业,活跃程度远不如旅游业,创新似乎也只是在追随旅游业。这是为什么呢?
一、行业发展动力不同
旅游业依托旅游资源而生,以观光、休闲、娱乐等为基本目的,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是其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因此,旅游作为一种“消费行为”,服务是其核心,加之当前旅游业开始向休闲游转型,人们对于旅游服务体验的要求更加高层次、多元化、个性化。对于旅游业来讲,创新结果是直接的、有形的、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因此,旅游业创新行为更加活跃、创新范围更深更广。会展业截然不同,其存在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区域产业,促进贸易和信息交流为主要功能,本质是服务经贸领域。会展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商贸促进是核心,服务体验是外延,如同马斯洛需求理论,只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才会产生高层次需求,因此,会展业更加注重如何促进贸易交流、如何适应和推动产业发展,服务体验更多像是一种“附加值”。
我想这一点,从智能酒店和智能场馆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目前,智能场馆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中国酒店科技联盟(CHTA)已经携手中国国际视听集成设备与技术展览会(InfoComm)于4月13-15日举办了首届全球酒店科技博览会,推广和展示全方位、具有改革意义的前沿科技应用。
二、行业规模的差异
以下两组数字是最好的说明。第一组数字是全国的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国内旅游业收入30312亿元,由于会展业并未纳入到统计年鉴中,同期数据参考商务部公布的《中国会展产业年度报告》,会展业直接产值4071亿元;第二组数字是北京的情况,在《北京统计年鉴》中,2014年国内旅游收入3997亿元,会展收入203亿元。由此可见,旅游业与会展业行业规模的差异。可观的行业规模对投资、技术升级、创新等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可以从中获取规模优势,进而实现投资回报,也就是说,在旅游业中的新尝试比会展业的风险更小。以投资为例,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旅游投资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增长,仅一季度旅游业投资已超千亿,这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旅游业的行业规模。
最近,国家旅游局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在我理解来看,这一概念几乎达到了城市整体规划的层面。由于会展业和旅游业共享城市基础设施,这对会展业来说也是利好事件。在会展业尚未发展到如此规模时,学习并搭乘旅游业“活跃”的便车,更有针对性的来创新改革我们的会展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系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中国会展理事会理事长刘海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