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评论员周子勋文章分析,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前夕这样的敏感时刻,李克强总理与企业家座谈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有三个信号值得关注。
第一,在经济形势判断上,李克强说,“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预期向好,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善民生都有新的进展,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增长潜力和回旋余地。我们对经济能够实现中高速增长和持续健康发展充满信心。”这透露了两个明显信号:一是李克强总理在已经掌握了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基础上,作出的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表现得还是很有信心,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大问题;二是整体经济增速虽然在预期之内,但中国经济肌体中存在的隐忧和潜在风险不能忽视,也预示今后中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着力点。最新公布的中国6月新增贷款1.08万亿元,M2同比增速14.7%,均超预期。一方面说明实体经济运行向好,社会潜在融资需求有上升动力;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间市场资金较为充裕,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逐步释放,银行信贷能力增强。
第二,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方面,李克强表态,“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企业兴则经济兴。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责无旁贷。要继续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为企业松绑。”言外之意就是说,企业是当前稳增长的主体。只要稳住企业,就能稳住增长,就能稳住信心和预期,就能稳住金融市场。 今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转冷而带来的市场困境让人意识到,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只是经济周期的变化,更是中国市场化程度不高、管制限制多而导致的。政府行政审批仍多、市场准入限制随处可见,都成为制约市场活跃的障碍。虽然目前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环境出现“积极变化”,但仍然面临压力。对此,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为根治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的沉屙,一直强调向改革、简政放权要动力。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共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479项,2014年又下达了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相关事项的任务。如果市场上有一大批运营良好、注重创新、公平竞争、正当经营的企业,那么我国改革深化中将赋予越来越多的增长源泉。
第三,在经济转型方面,李克强强调,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归根到底要靠企业。企业不能坐等观望,而要抢抓机遇、敢闯敢试、主动转型。当前一些企业逆势增长,充分说明抓紧促改革、调结构、推动转型升级才是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这也就是说,企业要成为经济转型的主体。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政府参与和干预的边际效用在降低,而弊端则日益凸显。在中国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已成为必然的时候,经济转型就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如果不激发企业的动力,光靠政府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完成经济转型的。
文章指出,虽然今年经济负重前行,但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而要保持这种良好态势,必须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微观干预,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推进经济转型,带动创业就业,巩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只有稳住了企业,才能稳住经济;只有企业成功转型,中国经济才谈得上可能转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