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管理的必要性
彩色复制是印刷的首要任务,其中色彩又是印刷的生命和质量控制的核心。但长期以来,原稿、屏显、打样、印刷等各个环节之间的颜色往往达不到一致,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彩盒的生产复制过程有许多可变因素,图文需经历扫描、处理、分色、印刷等多个阶段,要使原稿得到准确还原并非易事。在每一阶段,色彩信息将按照当前所用设备的呈色特性进行表现,因而不同的扫描与显示设备对同一张原稿会有不同的表现:另外,采用RGB呈色的显示屏与C、M、Y、K或C、M、Y、K、LC、LM呈色的印刷油墨之间的色彩表达能力不同:加之不同的应用软件转换数据也缺乏一致性,使用不同的纸张和油墨得到的印刷品也不一样。不同类型的设备,甚至是同一类型不同型号的设备,对颜色的表现能力也有区别。
因此,必须通过采用色彩管理技术对生产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介质上的色彩还原加以控制,以保证最终的复制品能够较好地再现原稿色彩。
色彩管理的概念
色彩管理是色彩信息的正确解释和处理,即管理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本质就是在色彩失真最小的前提下将图像的色彩数据从一个色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色空间的过程,以保色彩从输入显示到输出所表现的外观尽可能匹配,最终使原稿与产品色彩一致。
色彩管理实施时将一种设备颜色空间中的颜色,结合该设备的特性文件转换到中介颜色空间,然后结合目标设备的特性文件转换到目标设备颜色空间中。由于使用了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作为中介,从而保证了颜色的一致。根据这一实施过程,得到色彩管理的三个要素:
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作为颜色转换的中介;对每一个设备必须有一个标准的规范来描述它的颜色特性和参数;必须有一个精确的转换算法来实现颜色在不同空间之间的转换。
为了对色彩管理的标准进行规范,国际彩色联盟(ICC)制定了ICC规范,使色彩管理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得到了明确:作为中介的颜色空间是CIEXYZ或CIELab;描述设备颜色特性的文件格式就是ICC规定的格式;彩色匹配算法由厂商按照ICC规范自己完成。
色彩管理的工作流程
建立设备的色彩描述文件(Profile)是色彩管理的核心,描述文件中有每个设备的代表性的颜色特征,如色度特性化曲线、输出色色域特性曲线等,色彩管理系统利用这些颜色特征实现各设备色空间的匹配和转换。
基于ICC的彩色图像复制的工作流程有多种,而且当图像作为一个独立的文件进行印刷或是作为页面文件中的一个对象存在时,色彩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也各不相同。根据输出设备特性文件应用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早期联编工作流程(Early-binding workflow)和推迟联编工作流程(Late-binding workflow)。前者尽可能早地把所有图像的色彩信息从源色彩空间转换为最终输出设备的色彩空间;后者则尽量把图像的色彩信息转换推迟到最终输出设备的色彩空间进行。 色彩管理的原理
进行色彩管理,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规定操作,才能实现预期效果。色彩管理在原理上分为3个步骤,简称为3C,即校准(Calibrationy)、特性化(Characterization)及转换(Conversion)。
校准是为了保证色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对输入、显示、输出设备都要进行校准,以保证它们处于标准工作状态。对每一设备的校准,都应遵循3C原则。
特性化就是将所有设备校正后的特性记录下来。为使每一种设备实现准确的色空间转换和匹配,必须对其进行特性化。对于输入设备、显示器和输出设备做出其色域特性化曲线,在此基础上,对照设备无关的色空间,做出其色彩描述文件。这些描述文件是从设备色空间向标准设备无关色空间(PCS)进行转换的桥梁。在对系统设备进行校准的基础上,利用设备描述文件,以标准的设备无关色空间为媒介,实现各设备色空间之间的转换。由于输出设备的色域要比原稿、扫描仪、显示器的色域窄,因此在色彩转换时需要用ICC协议中的方法对色域进行压缩。以下介绍3C实施的一些具体操作。
输入校正:包括亮度、对比度、黑白场的校正。以扫描仪校正为例,当对扫描仪进行初始化归零后,对于同一份原稿,不论什么时候扫描,都应当获得相同的图像数据。
首先是调整扫描仪的相关参数到允许的范围内,如光源不应超过相应的寿命,基准白洁净无色变等。然后是生成扫描仪的设备特征文件,这是色彩管理的核心。具体定制过程是,先扫描一张由264个色块组成,代表了整个CIELab色彩空间的标准色标,生成一个RGB文件,然后使用ScanOpen读取扫描生成的RGB文件和原稿标准的RGB文件,比较这两个文件的色彩差异生成一个ICC曲线,也即是扫描仪的设备特征文件。最后在实际扫描中,调用已经生成的ICC文件,完成色空间的标准转换。
扫描仪的色空间转换,经历了从原稿的Lab色空间到扫描仪的RGB色空间再到Lab色空间,最后经过调用扫描仪的JCC文件生成原稿的RGB文件的过程。在扫描仪的色彩管理中要注意,设备的参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因此,要经常进行ICC文件的定制和更换,以保证反映扫描仪最新的工作状态。
显示器校正:显示器是一种RGB色空间的设备,使用显示器校正系统对其亮度、对比度、色温以及整个显示系统的Gamma值进行设定。使显示器的显示特性符合自身的设备描述文件中设置的理想参数值,使显卡依据图像数据的色彩资料,在显示屏上准确反映CMYK色空间的颜色。在印前的图像处理中应该选用专业的色彩管理方案。即使用硬件测量的方式,生成显示器的设备特征文件。如海德堡公司的ViewOpen及所配套的吸杯式屏幕色度仪和爱色丽的PulseColorElite系统。为了保证显示器显示的准确性,显示器周围的环境也应进行一些改善。如给显示器加装遮光罩,减少四周杂光的干扰:安装标准光源;更改显示器桌面背景色为中性灰色等。校色用显示器应安装在墙壁和顶棚都是灰色的房间内。经过上述改造后,显示器可满足专业软打样的要求,达到真正的所见即所得。
输出校正:是校正过程的最后一步,包括打印机、照排机、印刷机和打样机的校正,依据设备制造商所提供的设备描述文件,对其特性进行校正,使该设备按照出厂时的标准特性输出。在做印刷与打样校正时,必须使该设备所用纸张、油墨等印刷材料符合标准。对输出设备的灰平衡、黑版参数进行校正,这是针对纸张、油墨等印刷材料参数的校正。以数码打样校正为例介绍如下。
数码打样是利用色彩管理技术在喷绘机上实现平版胶印的颜色,作为印前的最后一个颜色输出环节,其颜色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客户对印刷成品的认可程度。首先,要校准并确定喷绘机正常工作中使用的设备参数,墨头的性能,以及正常使用的墨水和承印物的品种,确保形成设备特征文件时所用的材料就是正常工作中所用到的材料。其次,用经过校准的喷绘机打印标准色标组合(常用IT8.7928色块组合)。然后,把标准色标组合分色制版,上经过校准的印刷机印刷,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印刷样张。最后,使用分光光度仪测量标准色标组合的喷绘样张和印刷样张,把数据联机输入到PrintOpen中生成该喷绘机的设备特征文件。在使用中,通过调用数码打样的ICC曲线文件,实现数码打样的色彩管理。
由于打样所用纸张和墨水对颜色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更换新的纸张和墨水时都应重新定制数码打样的设备特征文件。在重新定制时只须重新测量新生成的标准色标组合的喷绘样与以前输入的印刷样张数据相比较,不用再次印刷。 彩盒企业色彩管理的实施
◇ 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色彩管理系统应包含输入、显示及输出设备的特性文件、特性文件制作软件及创建特性文件时所需要的标准检测对象、色彩管理模型、特性文件连接空间及应用软件接口。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特性文件制作软件,如ColorFIow、ProfileEditor软件等。标准检测对象包括获取扫描仪、显示器特性文件和输出设备特性文件时所需的对象。
可以说要做好色彩管理,需要有标准的环境光源;高品质的色彩特性文件生成软件;先进的色彩管理系统:标准的测量仪器和测试工具;标准的颜色色靶:标准的印刷管理;标准的远程数码打样色彩管理;标准的扫描还原色彩管理:标准的数码相机色彩管理;标准的显示器校正和屏幕软打样。
◇ 系统实施
纸盒企业在色彩管理实施过程中,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印刷工艺的标准化管理:精心做好印刷全程各道工序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生产管理,是应用ICC色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要严格制定精细产品的质量标准,纸张、油墨等原辅材料及设备完好的标准,测量工具及环境光源的标准,制定标准化管理文件等,并要求人人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设备的ICC文件、参数等要规范,并在标准和规范内进行量化,总结归纳出能够保证质量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