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法院批准了柯达公司脱离破产保护的申请,重组后的柯达将服务于规模巨大且仍在不断扩大的商业影像市场。观百年老店的转型升级,思国内印企转型令人颇多感慨。
近年来,媒体相继披露了印刷行业很多企业转型升级的案例。事实上在国内,有一些印刷企业由于产品结构调整、合作理念分歧、市场变化、市场竞争等原因,转型升级或推进乏力、或不了了之、或失败的案例。
细数印企转型案例客观评估转型代价
据报道:某知名印企自2004年起曾“投入了不少的人力财力”转型光栅3D立体印刷,但“随着市场变化和产品结构的调整”,3年前即把3D印刷边缘化,目前已基本不涉足3D印刷、印刷电子。2012年,另一家北京印刷厂在五一节前结束了其承接的印刷生产任务,即意味着印刷停产,有心人发现,它曾与业内知名印刷集团融合,却因该集团自身的战略调整,而回到原点……
媒体披露出来的案例恐怕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各种原因(例如规模小或不愿公开等),更多转型升级失败的案例,我们无法了解。但是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的印刷企业数量,2010年较2009年减少了700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支撑不下去而退出或停业。他们也曾为了企业的生存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转型升级措施,却毫无结果,不得不放弃。
预知转型阵痛规避盲目转型
没有风险就不会有收益。转型升级对印刷企业而言有巨大的风险,而且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阵痛”,例如,企业组织新的团队开拓新的市场,经过业务要素组合、优化,获得“第一桶金”,并产生可持续的效益,没有三五年不大可能。
显然,这段“磨合期”相当痛苦和煎熬:盈利前待遇必定不高将导致人员不稳定;初涉新的领域,服务模式处于摸索期而缺乏竞争力;成本如果控制不当将耗尽投资;如果缺乏行业经验,对市场的复杂性认识不深、准备不足,将导致变化到来时调整不及。最为令人担心的是,如果决策层对创业的周期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耐心,则可能会放弃新的业务板块,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向股民交待,不会容忍亏损的板块。
更多内容行业动态
印企转型就要应对阵痛
印刷机,瓦楞纸板,模切机,覆膜机,油墨,水印,开槽,胶印,凹印,装订机,切纸机,糊盒机,粘箱机,纸板线,等离子,胶水,热熔胶,喷胶,贴窗机,二片拼接,PE,PP,捆包机,四联,客户云,双片糊盒机,高精度粘箱机,自动供盘,自动码垛,纸箱,彩盒,后道,机器人,钉箱机,贴面机,裱纸机,单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