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颜色的一致性。确保色彩一致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客户在标准的照明条件下观察彩色样张和印刷样张,并获得他们的认可。为了减少颜色在传递和复制过程中的变化,印刷业特别制定了标准的颜色观察条件,既标准颜色观察池(为观测样张或其他印刷品所设置的一个具有稳定环境的光源控制区域)。
这个颜色观察池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照明(色温为5000K);二是中性灰环境(MunsellN8)。
在观察池上检查颜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检查颜色时的照明条件和周围环境会影响我们对颜色的感知。如果没有标准的观察池,那我们也可以在非直接照射的日光下观看样张。
2、照明的影响。当我们在不同的照明条件下观察颜色的时候,看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我们在观察颜色时需要注意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同色异谱。所谓“同色异谱”就是当两个样张在某种光源下,呈现的颜色是相同的,而在另外一种光源下,呈现的颜色则是不同的。
在观察颜色的时候,保持照明条件的稳定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之所以会选用色温为5000K的光源,主要是因为这种光源是由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而成的,能为人们提供稳定一致的观察环境。
3、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观察印刷样张时的周围环境是否会对颜色产生影响?临近色,也就是与被观察的样张或印张相近的颜色可以影响到人们对颜色的感知。
这就是所谓的“临界效应”,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观察样张时使用中性环境的重要性。据了解,在周围环境中使用标准灰色漆(MunsellN8)可有效减少人们在确认色彩时所受的邻近色的影响。
4、纸张。减色法是指在白色环境中(通常是纸张)用黄、品红、青和黑色油墨来混合成色的方法。在这个颜色复制过程中,有一个元素会对颜色的上机印刷效果产生重大影响,那就是纸张。
同样的墨色可能会在不同的纸张上产生不同的印刷效果。纸张越白,能在印刷机上复制出的色域就越大。如果纸张的百度不够,那么它在印刷机上复制出的色域就比较小。
5、专色。每一种专色都对应着一种特殊油墨(除黄、品、青、黑以外),它需要通过印刷机上一个单独的印刷单元进行印刷。人们在印刷品中使用专色的原因有很多,突出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例如可口可乐的红或福特的蓝)就是以其中的一个,所以,能否准确地复制出一种专色无论对客户还是对印刷厂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一种原因可能就是对金属油墨的使用。金属油墨通常含有一些金属颗粒,并能使印刷品呈现出金属光泽。此外,当原稿设计对颜色的要求超过了黄品青黑所能达到的色域范围时,我们也可以用专色来进行补充。
6、将颜色转换成CMYK。当我们把一个图像的颜色从RGB转换成CMYK时,通常会通过两种方法来生成黑色油墨的半色调网点,一种是底色去除(UCR),另外一种是灰成分替代(GCR)。选择哪种方法主要取决于图像中将要被印刷的黄、品、青、黑四色油墨的多少。
“底色去除”就是在指从黄、品、青三原色中去除一部分形成中性灰的底色,也就是色料三原色黄、品、青叠加形成的近似黑色的底色,并以黑色油墨代替。底色去除主要会影响图像的阴影区域,而不是彩色区域。当图像用底色去除的方法进行处理后,很容易在也印刷过程中出现偏色现象。
灰色成分替代与底色去除相似,都用黑油墨来代替彩色油墨叠印形成的灰色,但不同的是,灰色成分替代是指整个阶调范围内的灰色成分都可以用黑色替代。因此灰色成分替代时,黑版墨量很少,主要由彩色油墨印刷图像,而使用最大替代量时,黑版墨量最大,彩色版墨量相应减少很多。用灰成分替代法处理过的图像在印刷过程中更加稳定,但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印刷机操作人员对颜色的调整能力。
7、专业术语。我们之所以认为颜色很难描述,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感觉,就像嗅觉、味觉和听觉一样,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当我们不得不用文字来描述色彩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平淡”、“浑浊”、“太暖”或“太冷”等模糊的词汇。
举例来说,什么是图像太暖?是说它的颜色偏红、偏黄或偏洋红吗?那“太冷”的意思呢?是说图像的颜色太蓝、太绿或太青了吗?我们说图像太“平淡”通常是指它的反差不够,而“浑浊”的意识是说图像的色调太暗了。使用不规范的术语会延长打样周期,进而耽误活件的生产进度。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谈论色彩时使用专业术语――这能为你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8、印刷并不是一个“完全匹配”的过程。什么是复制?复制并不是完全匹配,而是无限接近。印刷也不是一个完全匹配的过程,这主要因为在颜色复制过程中有很多颜色复制系统。摄影就是一个典型的颜色复制系统,打样和印刷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