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鲁巴,是今年中国印刷人的共同焦点。今年伊始,《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各种渠道获知,很多印刷相关企业的老总都要去德鲁巴看风向。于是,在德鲁巴2012展会上,盛行很多有关中国的说法。种种现象表明,印刷业的未来会与中国走得更近。
德鲁巴上的“三多”现象
参展厂商多、参展面积多、参观人数多,为德鲁巴2012展会上的中国“三多”现象。
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今年给他的最大感受就是中国参展商多了。根据他们的统计,中国参展商数量有近300家,仅次于德国,跃居第二。跟往届比,今年更有大量的中国观众组团前来参观。另外,中国参展商展位面积比上一届德鲁巴(2008年)翻了一番,展出面积超过1.14万平方米,仅次于德国与意大利,位列第三。而且很多中国参展商不像往届那样只拿标准展位,而是拿了特装展位和光地展位,这样可以把自己的展位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装扮。
这位负责人表示,本届展会有近300家中国公司参展,可见中国的技术实力在增强。
上海数字印刷协会秘书长潘晓东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去德鲁巴的人越来越多是一个趋势,说明印刷业在中国还是比较热。他认为:“这种热反映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确实希望从展会上了解印刷的发展态势,另外一种不排除在整个生活改善了以后既能够看展会又能够放松心情。”他介绍,算这届去德鲁巴他已经是第四届了。
品牌厂商专设中国接待日
在德鲁巴,并非满眼都是中国人。如果不会外语,中国人也会感到有交流障碍。但今年的德鲁巴就不一样了,但凡品牌公司都设有中国接待处,而中国展位也有老外雇员。有专家评价,中国的确成为了今年德鲁巴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一支生力军。
江苏昌昇集团副总经理杨明去过两届德鲁巴,今年受投资方邀请到德鲁巴,算是第三次去。他对记者说:“在德鲁巴展会上,著名厂商设中国接待日,甚至现场有很多精明的厂家开始打出中文标语,这从一个角度说明印刷业未来会与中国走得更近。而过去,印刷业是由发达的欧美日等国主导,现在转向中国,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有期待的事情。”
今年中国印机设备制造厂商去了很多,业绩很好的江苏昌昇集团没有参展。杨明解释:“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去参展德鲁巴,不是说没有这种能力,而且我们的产品在自己家门口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好,在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去冲击外边的市场,可能会得不偿失。”
今年各个印刷设备制造商不仅设有中国日,还设有其他国家日。
中国企业更需理性冷静
对那些先进国家而言,印刷业不是朝阳产业。近年来,全球印刷业的重心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中国。在今年的德鲁巴展会上,出现的中国“三多”现象更说明印刷业在中国依然有旺盛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杨明说,从印刷业布局的角度看,美欧日占据印刷总量的80%,这说明全球印刷业的集中度是很高的。但是这几年发达国家的印刷业有很大幅度地下降,并且正逐步向第三世界转移,其中就包括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这届德鲁巴反映的也是这个趋势。“因此,对我们而言,反过来又是一个快速发展、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因为有退必然有进。”
有报道说,欧洲实体经济出现危机,在这种全球大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中国印刷业是不是更应该保有一份冷静呢?
对于德鲁巴的中国“三多”现象,杨明表示,是好事,但也并非都是好事。他说:“中国企业应该两条腿走路才对。关键要看合适不合适,有些企业必须走出去,有些企业走出去就会给自己找麻烦。”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德鲁巴是在诸多纷繁复杂的情势下举办的。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国印刷人除关注印刷向何方走之外,还要谨慎自己的钱袋子该往哪个方向投。
潘晓东说,购买设备,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与竞争对手同步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展会上购买设备,或者有购买设备意向的企业,有的是对自己业务状况和需求有比较清晰的战略意图,但是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企业是盲目跟进。他表示:“我们有钱不是坏事,但要用在刀刃上。”
至于印刷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印刷,所谓夕阳、朝阳都是相对而言。事实上,印刷业也在不断创新。可持续、绿色,就是今年德鲁巴的一大主题。”
更多内容行业动态
关注德鲁巴:未来印刷会与中国走得更近
印刷机,瓦楞纸板,模切机,覆膜机,油墨,水印,开槽,胶印,凹印,装订机,切纸机,糊盒机,粘箱机,纸板线,等离子,胶水,热熔胶,喷胶,贴窗机,二片拼接,PE,PP,捆包机,四联,客户云,双片糊盒机,高精度粘箱机,自动供盘,自动码垛,纸箱,彩盒,后道,机器人,钉箱机,贴面机,裱纸机,单面机